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立冬过后,天气愈发冷了,汉中盆地一带,下雪的时候不多。弯沟煤矿和铁矿开采量,扩大了一倍,,每个月产铁二十万斤,产精煤接近三千吨;河水虽未冻住,但水量减少,达到这个产量已是极限。幸运的是,整个汉中一带,小煤矿发现不少,各县域都有,度过冬季不是难事。

三轮车经过数次改进,技术日渐成熟,已经代替马车,作为短途运输的工具,极大增加了货物流通。不同种类的斗车,不仅在开矿中运用,轻便型斗车,在山岭道路上也有人使用。钢制车轮,比木车轮更加结实耐用,但是弧形硬木的损耗也大,甚至专门有人开办了作坊,制作一截截标准弧形硬木,方便随时填充更换。

搜寻橡胶提上日程,这事还需委托去往大楚的行商,岭南一带一定会有橡胶树。召集各路行商齐聚议事大厅,讲解橡胶的用途,车轮、鞋靴底、各类管子都能用到;合成橡胶就不用考虑了,石油都不知道在哪里,能两三年之内,把天然橡胶运用起来,都是大功一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钱财都是其次,关键是我有果实,年轻长寿的果实!商人们有钱了,试问谁不想既能赚钱,还能年轻长寿。找到橡胶有奖励,能把天然橡胶运用起来,更会大加奖励,领头之人和家属,工匠等等,有功之人本王均不会吝啬。政令颁布后,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效果。

各地的免费学堂陆续开办了,南郑城北门附近是城内第一间,李化及请我参加开办仪式,支出了一百块金砖,肯定要去看看效果。

学堂教舍全都是砖瓦水泥房,打眼看去,三排房屋,每排十二间,前两排做为教学使用。这间学堂第一批学生就有五百余人,七岁到十五岁,年龄参差不齐,分为扫盲班和进阶班。年龄大的孩子,只求能多读点书,识几个字,很快就将变成劳动力;年龄小的则可以选择继续培养,从中找到数理化文的人才。

南郑城适龄入学的少儿,估计上万人,第一步还无法让女孩子入学,一半也有五千人。南郑城主程守业,采用每户确保至少一名少儿入学,其余县城大多也采用此方法,至于镇和村,只能筹资自办,当地府衙给予一定钱粮支助。

李化及父亲,七十余岁曾经的李家主,担任起这间学堂的院长。教授文化的先生奇缺,各地只能自想办法,地方官员业绩考核最重要一条,就是开办学堂。当然,为了提高积极性,一年后教书先生需要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以获得果实奖励,算是给予地方的最大支持。

学堂广场,寒风中站着五百余学生,广场外有部份看热闹的父母;督促官员们长话短说,冬季的确不是一个好季节,但学生们还是热情高涨,主要还是来的大官比较多,稀奇得很。

李化及和杨业发言完毕,我拒绝了发言,主要还是始终不习惯,喜欢动脑多过于动嘴,直接让李院长宣布正式开学。

二十四间学舍,开学第一课,教书先生各种装束都有,贫富不一,但穿着都很干净。每个学生都有凳子桌子,笔砚自备,墨由学堂提供,每天还要发一张白纸;纸张是伊匀管理的造纸作坊供应,一刀二十四张五十文,卖给学堂只要二十五文,不会亏损,属于薄利。学堂光是每天供应纸张,就需要五百文成本,属于开办学堂最大的消耗,大大超过教书先生的酬金;没办法,大部份学生家庭太穷,很多少年不满十六岁就开始干活,遑论让他们花钱买纸读书。

教育是大事,咬着牙也必须做。进阶班在教授算数,第一课就是使用算盘,请的先生是掌柜们,林一峰也在其中,估计是王府离这里近。物理和化学令人头疼,李化及禀告过我,只能先从教书先生开始,自由选择一门,由我亲自先来教先生们。

少部份先生住在学堂,还有先生的休息房,都在第三排房屋,正好和李化及和杨业,找到一间房坐着闲聊。

“李司士,杨御史,农事和将来的养殖,有具体负责的衙门吗?”

“主公,农事有农师,隶属于赵司徒,养殖民间尚未成规模,处于自由状态,未有专人管理。”

“作坊又归于哪个衙门管理?”

“主公,商税也归赵司徒,但是作坊尚未收税,没有专门管理的衙门。”

“作坊工匠们,仍然是按丁亩税征收税赋吧?”

“主公,目前仍然按照旧例执行。”

“明年开春,玉米种植就要大面积推广,后年水稻和冬小麦也将大面积推广,这三种重要农作物,需要专门的衙门去负责,特别是针对种子培育和管理。此外,辅助作物,菽、麻、花生等等,也需要规划种植。此事你们和赵司徒商议一下,提出解决的建议。”

“汉中作坊增加不少,这属于制造和商业部份,未来的经济份量,必定会超过农事。如果取消丁亩税,作坊工匠们将不会纳税,那么针对作坊如何管理,如何征税,也得有一个预案。后年水稻和冬小麦推广以后,按之前议定,丁亩税将取消,你们对作坊的管理,应该形成一个初步想法才对。”

“大力发展经济,总收入会大大增加,民众、地主和作坊主、府衙三方,需要合理分配利益,才能共同进退,共享利益。民众穷,根基不稳,大隋就会变成花架子;府衙穷,无力向外扩张和发展,只能待在汉中一隅;当然,也不能亏了地主和作坊主,他们对发展经济做出贡献,需要回报作为动力。这个问题,你们和赵司徒聊聊,改天再听听你们的想法。”

李、杨、赵三家,现在可以说既是大地主,也逐渐在向作坊主转化,至于我自己,属于小地主加作坊主。高产农作物推广,作坊的扩大和增加,意味着经济总收入增加,蛋糕变大了,如果不妥当解决分配问题,将来必成隐患。我个人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向民众和府衙让出部份利益,才能均衡发展。现在大家是捆绑在一起的,利益让渡给府衙,相信他们目前是能够接受的,府衙不强大,如何能保护他们。让渡给民众,就不一定会心甘情愿,需要反复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


页面连接:http://www.tiu55.com/read_0_auyy1/uu4ej15y.html

新笔趣阁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武侠小说网飞速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