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常智光知道朱玉说的是真理,因为激进逐利,道德水平必然会下降。一边是社会的进步,一边的道德的沉沦。难道真的是成反比吗?现代人的冷漠是怎么来的?

很多新闻都说过,某人因为扶起倒地的老太太,结果反被老太太家人冤枉的事。为什么要冤枉,当然就是利字。而如此事情一多,全民道德水准下降。

前不久一个新闻,一名大婶被车撞了,老外经过,下车要帮忙,但同行的中国助理制止了他,助理下车把现场拍完照做为证据后,才对大婶进行救治。

而在明朝,常智光审案,什么纠纷两边对质,做贼那个必然心虚。这为什么?就因为有一条道德的无形力量在约束,而现代多是法律约束,大家都懂法律,大家都在玩法律。

朱玉见常智光不说话,语气缓和点道:“本宫也知道,你还是有心的。安国商业协会内部规定,即使是吞并他人产业,也有适当的补偿标准。

或入股,或钱买断。也还没有出现用钱勾结官府,无良欺霸之事。

但你有没想过,哪天你不在了,这些商人还把这些规则当回事吗?太学生陈东上表举例子说,比如京城鸡肉全是一家所产,一旦这场将鸡肉价格提升十倍而追求暴利,那百姓买不买?”

垄断的弊病常智光自然知道,但如果不垄断,就无法快速推进社会进步。常智光道:“公主,微臣会在近期内起草商业法,用此手段对公主担心的问题进行约束。”

“恩,茶有茶法,盐有盐法。”朱玉道:“对商人还是要说法的。你写好之后让人送过来,本宫亲自过目。”

“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常智光发现朱玉已经越来越老到,考虑事情也越来越有逻辑。

而自己根本就没进步,都是在吃老本,用的手段也都是借鉴现代社会或者历史上的做法。

统治者哪能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暴民,但有时候很无奈。比如说早些年的白莲教起义及其它农民起义,都是因为明穆宗的无节制挥霍而加重税赋所致。

朱玉当然也看见商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国库充实,百姓安康。以前不是没有皇帝想过建立水师,但花费颇为巨大。

而生产力提高后,造价等问题就降了下来。但有利必然有弊,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平衡,才是朱玉这统治者最想知道的。

而常智光立商业法就能对商人有一定的限制,这对平衡之说绝对是个好事。

又过了几天,李成梁上表朝廷,说自己年事已高,恳请辞去西军总兵及监军一职。

朝廷同意后下旨,任命李成梁为枢密院军机处参知政事,官居正二品。

同时将河北西路和河北东路合为河北军路,三犄角进可攻,退可守,守护互望的北面军事大体结构正进行大改造,所有细节皆由张逊负责。

又过几天,朝廷和光明报同时颁布了大明商业法,对商人进行了一些限制。

比如一些商品禁止囤积居奇,一些商品禁止县外买卖。跨县商业案件都由各州提刑商业司负责,州衙和县衙不再干涉此类纠纷案件。

并且规定一旦某商品价格反差超过两成时候,户部有权派人询问,如无正当提价或降价理由,论罪,等等此类。

总的来说,如同是加强中央集权一般,朝廷加强了对商业的监视集权。削弱地方官对商业的控制力。

同时法令也保障了一些商人利益。总的来说,这次商人利益不仅牺牲不大,而且还有好处。牺牲大的是地方利益,加强了中央权利。

安国商业协会之前对民生产品都有规定的,而对哄抬物价也有规定。商人们见了这法则,都知道对自己经营的干涉不大。

而且一旦当地有官府为难商人,还可以直接去州提刑司上诉,乃至可以直接投递状纸到户部。

当然,这么一来,也削弱了安国商业协会和东南商业协会的影响力。不过股东们却胸有成竹,因为常智光无意解决了他们一个大担忧。

之前已经有非常多人担心商业协会权限过大,影响力过大的问题。而今这法令一出,朝廷采用是比较温和方式,虽然失去了一些权利,但商人毕竟不是政治家,说的毕竟还是利益。

而牺牲最大的地方官们,也很懂事,他们开始对行业入股。不贪污,不受贿,每月只求花红。事管的少,又有钱拿,这商业法出*台,对他们来说并非是没有一点好处。

武举还有半个月,回安国后常智光正在书房看一张银票样板,边看边摇头:“不行,这银票成本是高,但是我们印制的多是百贯,相比之下这成本就很低了,相对来说仿冒成本也太低。

回去告诉苏千,让印刷厂师傅加紧研究。银票是拿来流通的,必须是有点防伪知识的老百姓都能认清真假银票。”

“是!”来人带了样板告辞。没人喜欢揣了一大包铜板上街,而宝钞面额小,流通量少,铜钱还是主要流通手段。

银票本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是技术不成熟,仿造容易,不能为。最少要做到常智光也仿造不出来,这才算成功。

白莲进来通报:“大人,斡勒兰求见。”


页面连接:http://www.tiu55.com/read_0_ya55x/u4uaejxk.html

新笔趣阁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耽美小说网万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